“结构-生物功能一体化的多孔钽植入物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着力攻克当前硬组织植入材料面临的技术瓶颈,专注于研发结构与生物功能一体化的多孔钽植入物。
项目旨在通过全产业链协同,为骨病患者提供可靠、持久的治疗方案。同时,国产钽粉、装备、工艺、检验、临床的闭环体系一旦跑通,将直接降低对进口产品的依赖,推动钽金属医疗器械产业链的发展,并为国内医疗器械升级提供范本。
“ 3D Science Valley 白皮书 图文解析
”
近日,由郝永强教授领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与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申报的“结构-生物功能一体化的多孔钽植入物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再次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国家药监局第二批生物医用材料“揭榜挂帅”榜单。这是继“高品质钽金属植入体增材制造及其医学应用”项目入围第一批榜单后,上海九院郝永强教授团队再次获得此项荣誉,进一步彰显了团队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和持续创新能力。
郝永强教授表示,本项目将着力攻克当前硬组织植入材料面临的技术瓶颈,专注于研发结构与生物功能一体化的多孔钽植入物。通过多项技术创新,团队将有效解决现有多孔钽金属植入物面临的技术挑战,推动该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
结构-生物功能一体化的多孔钽新型植入物不仅能够更高效地促进骨组织的修复,还能实现植入体与骨界面的更好整合,为患者提供更为可靠、持久的治疗方案,从根本上提升骨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此项目中,上海九院骨科团队将继续发挥其在骨科临床领域的技术创新优势,并与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华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赛隆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宁夏东方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六安市人民医院等13家单位紧密合作,攻克钽金属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难题,旨在通过自主创新,打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助力。
钽金属以其出色的生物活性和相容性,已在骨科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与传统钛合金相比,多孔钽植入物能更好地实现金属与骨组织的整合,促进骨愈合。针对国外企业的市场垄断与技术封锁,此次入围的“结构-生物功能一体化的多孔钽植入物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整合国内“产-学-研-检-用”方面的优势资源,从原材料、增材制造装备、加工工艺、植入物设计、质量检验、临床推广应用及产业化进行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各关键环节覆盖以实现从高品质钽金属粉末到结构-生物功能一体化多孔钽金属植入物制备与应用,推动钽金属医疗器械产业链的发展。
根据《关于组织开展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第二批)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联原函〔2025〕41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组织开展了遴选工作,上海九院与东方钽业联合申报的“结构-生物功能一体化的多孔钽植入物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再次入围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第二批)单位。
“揭榜挂帅”制度由国家工信部、国家药监局联合组织,旨在突破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技术瓶颈,推动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标志性技术和产品的研发。通过这一制度,政府将为相关项目提供更多科研经费支持,促进技术创新的转化和应用。“揭榜挂帅”,是一种以科研成果来兑现的科研经费投入体制,由政府组织面向全社会开放征集科技创新成果的一种非周期性科研资助安排。近年来,面对突破“卡脖子”瓶颈的迫切需求,全国各地陆续推出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制度,集众智、汇众力,激活创新动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给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健全奖补结合的资金支持机制。”由此,“揭榜挂帅”制度正式从地方探索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针对最迫切的科研难题,以开放式创新的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社会各界智力潜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为加快生物医用材料研制生产及应用进程,推进生物医用材料上下游协同创新攻关,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在相关下游医疗器械产品领域实现落地应用。国家工信部、国家药监局组织开展了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重点突破一批量大面广、技术先进、带动性强、安全可靠的标志性生物医用材料,材料性能符合临床应用要求,形成稳定可靠的规模化生产能力。
2025年8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结束了层层遴选工作,将入围揭榜单位进行公示。其中由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牵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华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赛隆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宁夏东方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六安市人民医院合计14家单位联合申报的“结构-生物功能一体化的多孔钽植入物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揭榜挂帅项目通过审查、网评、答辩3轮评审成功入围第二批生物医用材料“揭榜挂帅”榜单。上海九院骨科郝永强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
此次入围的“结构-生物功能一体化的多孔钽植入物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将进一步推动钽金属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为广大骨病患者带来福音。项目团队将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持续推动骨科领域医疗器械的精准化和个性化发展,助力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上海九院个性化骨关节定制假体研发及推广应用始于上世纪80年,早在2013年就成立了国内第一家3D打印技术临床转化研发中心,是国际上最早将增材制造技术引入医学领域、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医学3D打印中心,已发展成为上海市医学3D打印技术临床转化工程研究中心、上海骨科创新器械与个性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省部级科研平台,长期致力于研究和推广增材制造技术在医学临床领域的应用,在增材制造医疗器械临床应用领域创造了多项“世界首例”。近年来开展了钽金属相关促成骨研究,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多孔钽支架,在体内和体外的研究证实了钽金属具有良好的促成骨活性和优异的骨整合能力,相关结果已在国际期刊发表。在临床应用方面,团队在国际上最早将增材制造3D打印钽骨内固定器应用于临床,申请并获得授权专利。针对钽金属密度过大在临床应用中影响疗效的问题,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开发了新型等离子浸没离子注入工艺钽金属涂层医疗器械,为国际首次将该新工艺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功能性钽涂层假体,并用于临床治疗。团队现已开发了钽涂层3D打印个性化骨盆重建假体、钽涂层3D打印个性化膝关节假体等一系列钽金属促成骨活性骨科医疗器械,并对钽涂层3D打印个性化骨盆重建假体进行了临床试验。上海九院及合作单位的科研团队将继续深耕技术创新,推动我国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持续发展。随着这一项目的实施,钽金属植入物的临床应用前景愈加广阔,骨科治疗将迎来更加高效、安全的新时代。
来源:上海九院郝永强教教授团队
知之既深,行之则远。基于全球范围内精湛的制造业专家智囊网络, 为业界提供全球视角的增材与智能制造深度观察。有关增材制造领域的更多分析,请关注 发布的白皮书系列。
白皮书下载 l 加入
QQ群:106477771
网站投稿 l 发送至2509957133@qq.com
欢迎转载 l 转载请注明来源
l 链接到
网站原文